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文明交流互鉴,5年来习近平这样说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五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很多场合都倡导文明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鉴,这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也成为中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解答时代命题的重要主张。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央视新闻)


前线理论圈整理了五年来习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讲话,一起来看。


2014年

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拿破仑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


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我参观过法国卢浮宫,也参观过中国故宫博物院,它们珍藏着千万件艺术珍品,吸引人们眼球的正是其展现的多样文明成果。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03版)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2014年4月1日,布鲁日)《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02版)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2014年5月15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16日02版)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6日02版)

2015年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新华网海南博鳌3月28日电)

我们要把两国人文交流更紧密联通起来,推动文明对话。两国应该把良好政治关系转化为人文交流的动力,打造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友好合作的样板。

——习近平在巴基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

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将有利于中国体育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相互促进,有利于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国人民有机会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贡献。

——2015年8月22日,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协主席、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时指出(《人民日报》2015年8月23日01版)

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7日01版)

2016年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致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贺信(2016年11月)(《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1日)

中阿要做文明多样性的倡导者。中华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各具特色、自成一体。我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以尊重和谦逊的态度,借鉴吸收彼此文化中的精华,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生动范例。

——习近平在埃及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人民日报》2016年01月20日01版)

亚洲民族、宗教、文化多样,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对有关安全问题的认知和关切不尽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交流、加强沟通,把亚洲多样性转化为扩大交流合作的动力,推动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共同发展,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作用。

——习近平在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4月28日,北京)《人民日报》(2016年4月29日02版)

2017年

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全文)(2017年1月18日,日内瓦)(新华社日内瓦1月18日电)

文明交流互鉴是古丝绸之路留下的精神财富,民心相通应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2017年5月15日,北京)《人民日报》(2017年5月16日03版)

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外学来的科学真理。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2017年12月1日,北京)(《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02版)

2018年

面向未来,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加强双边和多边框架内文化、教育、旅游、青年、媒体、卫生、减贫等领域合作,推动文明互鉴,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海南博鳌)(《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03版)

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6月10日,青岛)《人民日报》(2018年06月11日03版)

2019

要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互信互敬。当前中欧关系中合作是主流,即使有竞争,也应是良性竞争。我们要相互信任,并肩前行。

——习近平: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2019年3月26日,巴黎)《人民日报》(2019年3月27日03版)


中国和意大利两个伟大文明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让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汉朝曾派使者甘英寻找“大秦”。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地理学家庞波尼乌斯多次提到“丝绸之国”。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马可·波罗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为一代代友好使者所追随。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意大利《晚邮报》发表题为《东西交往传佳话 中意友谊续新篇》的署名文章《人民日报》(2019年3月21日01版)



图文来源:央视新闻、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


责编:林苗苗

监制:李爱玲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ID:qianxiantheory)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